新年伊始,室外寒风凛冽,而东塘街村徐塘桥的物联网智慧农业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一只只小蜜蜂翩翩起舞,在花蕊间穿梭,一颗颗鲜红的草莓点缀在绿油油的枝叶中,分外喜人。东塘街村作为鸿山物联网小学的校外农业科普“第二课堂”,草莓成熟的喜讯自然也吸引了大批学生前来学习农业科技,体验草莓采摘,感悟农业奥妙。
微小展馆里展现智慧农业“大景观”。“我们徐塘桥现在打造的农田已经是高标准农田3.0版本了,也就是运用了智慧农业云平台进行管理的,不仅可以进行环境监测、虫情监测、土壤检测,还能自动化灌溉、远程诊疗,不仅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种出来的粮品质也更高了……”在东塘街村现代农业科技馆内,讲解员首先向党员教师队伍以及少先队员们科普了华夏农耕向现代农耕的转变历程并详细介绍了东塘街村规划建设的智慧农田。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从无到、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大家伙儿都听得入迷,纷纷感叹于如今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提升之迅猛,现代农业活力之蓬勃,农业发展之繁荣。
温室大棚内彰显物联科技“新魅力”。一进入到智慧大棚内,小朋友们就被大棚里摆放着的蜂箱吸引了目光,一只只蜜蜂从蜂箱鱼贯而出、在草莓丛中“嗡嗡”飞舞,辛勤采蜜。看到这样新奇的景象,小朋友们纷纷向校外辅导员果怡农场的负责人朱爱勇发问。朱老师也耐心给小朋友们进行科普:“这是因为蜜蜂身上有很多绒毛,能够裹携很多花粉,授粉率比人工授粉效果好,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平时我们还要给蜜蜂喂花粉和白糖,这比人工打药授粉的成本还高。但是,通过蜜蜂授粉,草莓更加鲜脆,畸形果也基本没有了,品质和产量的提升是显见的。”接着朱爱勇还给同学们展示了物联网大棚的智慧之处,比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等,这些物联网系统里的设施可以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参数,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最后大家伙儿都纷纷拿着小篮下到草莓地里,亲手采摘一个个红润鲜艳的草莓,有些急性子的同学边采边吃,还大声夸赞:“真甜呐!”引得笑声一片。
“东塘街村作为新吴区为数不多的保留村,拥有880亩的智慧农田以及物联网智慧大棚,可以带给学生新奇的体验与认知,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现代化农业科技的魅力。”东塘街村党总支书记周伟表示,东塘街村作为多家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在未来将继续不断挖掘农耕科普教育资源,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农耕实践活动,营造立体农耕研学氛围,将研学线路成熟化、特色化、精品化。
(责任编辑:蔡星雨)